秋日午后,暖金色的阳光洒在江西萍乡站站台,铁轨泛着柔软的光泽。间隔站台不远处,赤色车身的T147次“红领巾号”列车慢慢驶来。1949年10月13日,我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我国少年儿童队正式建立。接近第76个我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记者跟从“红领巾号”列车校外辅导员、列车长何秋的脚步,登上这趟奔驰在祖国大地的赤色专列。
T147次“红领巾号”列车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国铁集团一起命名。2021年10月,“红领巾号”列车从南昌站首发,途经红领巾的诞生地——萍乡市安源区,一路向北驶向首都北京。
“趁假日特意带孩子来体会‘红领巾号’,想让孩子在旅途中也能沉溺式了解赤色前史。”在列车的9号赤色主题餐车,来自湖南株洲的乘客林女士带着儿子,驻足观看玻璃展柜内的1922年株萍铁路信号灯复制品。
展柜里,泛黄的《安源铁路岗哨日志》上明晰可辨的笔迹,静静诉说着当年安源路矿工人在、等领导下展开工人运动的光芒前史。
“赤色主题餐车是‘红领巾号’列车的抢手打卡点。”何秋介绍,除了设置赤色相片墙、赤色物件展柜等,他们还专门为来此展开赤色教育活动的师生安置赤色主题场景,建立讲台,发放赤色书本。
萍乡市少先队校外总辅导员、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宣传教育科科长段志能是这趟列车的“常客”。每次受邀登上这趟赤色专列,他总会带上精心预备的老相片和赤色故事讲稿。
“他展开赤色宣讲时,会先让咱们细心看他带来的老相片,再结合相片为咱们复原场景背面的赤色故事。”何秋说,生动的叙述总能招引邻近车厢的乘客前来倾听,有的学生还不时发问,拿出小簿本记笔记。
“他们戴的赤色布条便是红领巾开始的姿态吗?”列车上,来自浙江杭州的小学生吴哲鑫指着车厢内粘贴的一张水彩画猎奇地问询。画中,几名安源儿童团成员颈间系着红布条站岗放哨。
一旁的何秋解说:“1922年,我国最早的少年儿童革新安排——安源儿童团在江西萍乡的矿井深处诞生。后来,安源路矿工人沙龙副主任黄静源勇敢牺牲,儿童团成员将勇士血衣撕成的布条系在脖子上表达哀思。用血衣制成的布条,成为今日红领巾的前身。”
何秋的叙述招引不少青少年围拢过来。看着他们脸上探寻的表情,何秋又共享了不少关于安源儿童团的赤色故事。
“作为列车的校外辅导员,我常常为青少年乘客叙述儿童团前史。”何秋说,此前,“红领巾号”专门招募了一批了解赤色前史、了解列车赤色展陈的校外辅导员,担任在展开赤色教育活动期间引导观赏,并为参加者叙述赤色故事,在青少年心间播撒赤色种子。
为了让乘客近间隔接触赤色前史,列车约请参战老兵、勇士子孙叙述战役故事并制成音频,将生成的音频二维码粘贴在车厢,供乘客扫码收听。他们还约请列车沿线区域的赤色场馆讲解员、少先队员等叙述当地的赤色故事,并录制成有声读物,当列车停靠站点时在车厢内播映。
来自江西南昌的大学生王宇辰用手机扫描桌面的二维码后,就听到萍乡籍老兵周学平叙述的抗美援朝战役故事:“一次战役中,一块弹片了我的脖子,差点没命,但我不能退……”
“第一次乘坐赤色专列,很别致也很受教育。”王宇辰说,一路上,他看着赤色物件,听着赤色故事,车厢成为生动的赤色讲堂,值得向同学们引荐。
据介绍,近年来,“红领巾号”列车上已举行210余场“安源故事共享会”“儿童团体会课”,招待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少先队员1.5万余人次,列车上扫码收听的音频播映量达35万次,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已有420余人成为校园的“赤色故事讲解员”。
“咱们是接班人,承继革新前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夕阳西下,“红领巾号”列车持续向北行进,几名研学的少先队员唱起《咱们是接班人》,响亮的歌声在车厢里久久回旋……